

新聞資訊
NEWS
七一·建黨節----支部黨員活動紀實
2023-07-13
七一建黨節,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和愛國精神,徐州建總集團黨支部組織了本次黨建活動,帶領在徐黨員和積極分子趕赴邳州市王杰紀念館參觀和學習,接受光榮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王杰烈士陵園始建于1967年,是為了紀念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王杰而修建。是海經濟區重要的紅色旅游景區、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及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學教基地。館內設有王杰烈士墓、王杰烈士事跡陳列館、王杰犧牲地紀念亭,王杰紀念廣場等等。
7月1日上午10點,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乘車到達邳州市王杰紀念館。我們一行人懷著崇敬的心情,進入了王杰烈士紀念館,準備接受思想上的洗禮。同行的還有很多其他單位和組織的人,我們一起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在此相聚,共同接受學習與教育,現場氛圍濃郁,愛國主義熱情高漲。
一進館內,正中央便矗立著毛主席題詞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字樣的字碑,兩邊墻壁上也寫滿了王杰語錄。譬如,“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人一生,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最快樂。”、“什么是幸福,為人民服務就是幸福。”、“什么是痛苦,人最痛苦的是失去人民的信任和為人民工作的機會。”、“黨把我擰在哪里,就在哪里,永不生銹,閃閃發光。”等等。
看著這些語錄,仿佛就能看到淡淡的星空下,窗戶打開的屋內,一張破舊的木桌上,王杰借助手電的微光,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寫畫畫,留下了這些讓人看著便為之受益和感動的語句。能夠寫下這些字句的人,他的思想境界和愛國敬黨之心,便值得我們永遠去追隨與學習。
進入陳列館后,我們便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先觀看了講解王杰精彩絕倫的生平事跡的影片。全場靜默,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跟著影片,走進王杰的世界。隨后,大家便三三倆倆地散開,去觀看館內陳設的王杰生平資料。
王杰,1942年9月出生于山東省金鄉縣,1961年8月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生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坦克克二師工兵營一連五班班長。1965年7月14日為保護民兵和人武干部壯烈犧牲。
1965年7月初,王杰奉命到江蘇省邳縣(現邳州市)張樓鄉執行民兵訓練任務,在最后一次實爆演習時,炸點意外爆炸,危急時刻,王杰奮不顧身,毅然撲向炸點,用身體掩護了在場的十三名民兵和人武下部,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根據王杰生前的要求和表現,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在王杰紀念館內走著走著,便能夠被王杰的事跡所帶入進去。那一幅幅圖畫、一節節文字、一段段影像、一疊疊文獻資料、一座座雕像等等,都能感受到陳列的用心,真實地再現了王杰烈士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
王杰作為毛主席的好戰士,他人生中最光輝的時刻留在了蘇北這塊土地上,永遠長眠在邳州市這片熱土中。毛主席題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產主義戰士,1965年7月14日的飛身一撲,不僅僅救下了12名民兵,更是影響了后輩無數人。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我感觸頗深。王杰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精彩絕倫。他臨危不懼、犧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這種氣魄與胸襟,將永遠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新時期的我們要以此為動力,認真學習,努力工作,以慰先烈,更無愧于自己面對黨旗所立下的誓言。
此次參觀學習不僅讓我們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刻洗禮,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先烈們浴血奮戰、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備受鼓舞,進一步激發了全體黨員奮發有為的動力。我們要永遠銘記,如今優異的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熱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時刻牢記艱苦奮斗的精神。
作為黨員,要不斷地用黨員先進性的標準和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來衡量和要求自己,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和無私奉獻精神。
我們要學習王杰同志的“兩不怕”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敬業,勇于創新,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和業務技能,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以英雄的精神為楷模,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